2009年6月19日,山东孙子研究会,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,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山东中心在山东省济宁市经纬大厦召开了隋·玉简册《三十六计》研讨会。会议邀请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副会长、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会长侯彦成先生莅临并做了专题发言;原山东省委常委、省军区政委、少将、山东孙子研究会执行会长赵承风先生;原山东省政协秘书长、中国古玉器研究会顾问袁义法先生等著名专家学者一并与会研讨。原山东省委常委、省军区政委、山东孙子研究会执行会长赵承风做了题为《隋·玉简“三十六计”破解了中国兵学文化的一个千古之迷》的主题书面发言。
玉简册《三十六计》为和田青玉质,有自然形成的沁色和包浆,部分玉简片呈灰白色和青绿色,部分简片因年代久远腐蚀形成大小不规则的自然蚀孔。玉简片阴刻小篆体文字书法古朴典雅。所署“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,何震刻”真实可信。断定为隋·玉简册《三十六计》客观真实,实物证据充分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隋·玉简册《三十六计》的发现,将我国《三十六计》的最早成书时间推进至公元596年,是目前对《三十六计》实物的重大发现。会议经过认真研讨论证,一致明确认为,南朝刘宋檀道济是《三十六计》的始作者,其祖籍济宁市金乡县檀庄。会议认为,古代著名军事家檀道济祖籍济宁金乡檀庄,又有隋·玉简册《三十六计》在孔子故里的民间发现,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,与济宁市儒学文化、佛家文化、运河文化一样,是济宁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和重大发现。这次研讨成果,在山东省、济宁市文化建设方面产生重大影响。同时,对于发掘研究济宁乃至山东省古代兵学文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。
会议还建议,按照省市委建设文化强省、文化名市的重大部署,济宁市相关部门及军事机关对于古代兵学文化以及檀道济与《三十六计》的深入研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配合。并要尽快成立专门研究班子,并将此项研究纳入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部署。
济宁市委常委、军分区政委孙本清强调,济宁军事机关要责无旁贷地投入到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,并做为部队思想建设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。
|